2017年7月,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传来确认消息,其生产的卉妍康(Cervarix)疫苗终于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预防宫颈癌HPV病毒疫苗。经过十年审核,HPV疫苗将有望在明年上市。
这则简短、充满着陌生词汇、事物因果关系不清晰的新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热度;然而实际上,这则新闻的意义非常重大,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女人、一个家庭的一生——在这则新闻背后,是一个长期被国人忽略、又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危机,一场尤其针对女性群体的危机。
女性杀手的诞生:HPV病毒如何危害女性生命?
HPV病毒的英语全称为Human Papillomavirus,大陆翻译为人类乳头状病毒。这种病毒接触人类的表皮和黏膜组织时会造成感染,引起黏膜组织的上皮鳞状感染。HPV病毒不会被终身携带,感染后的潜伏期最长达14年,并且会重复感染。关于HPV病毒的危害,每一个女性必须了解下面五大事实:
第一,HPV病毒是一个大家族,只有高风险类别的HPV病毒才能导致致命的癌症。HPV病毒种类繁多,目前被发现出了170多种,不同类型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系统可以将低风险类别的HPV排出,或者仅仅在皮肤上形成疣状表皮,随后自我痊愈。然而,高风险类别的HPV至少有13种,尤其是HPV-16和HPV-18两个高危亚种,将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肿瘤甚至是癌症。
显微镜下的HPV病毒/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第二,HPV病毒自带“性别歧视”属性。首先,HPV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生殖器接触,可以通过使用安全套避免,但效果并不显著。一篇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论文发现安全套最多降低70%的HPV感染风险,大大低于避免HIV感染的效果。其次,男性感染了HPV病毒的症状仅为湿疣,而女性感染了HPV病毒最终却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或癌症。再次,HPV病毒非常普遍。根据加拿大卫生部的数据,75%性生活活跃的女性一生中会感染HPV病毒。根据美国的数据,5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高达80%曾感染过HPV病毒。换言之,HPV可以通过男性生殖器传播,不会让男性致死,却成了“女性杀手”;HPV病毒就如同穿梭并隐藏在男性躯体的恶灵,一到了女性躯体就猛虎出笼、大开杀戒。
第三,HPV病毒,尤其是HPV-16和HPV-18,是引起女性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HPV病毒和宫颈癌的直接因果关系,高达99.8%的宫颈癌由HPV病毒引起,而70%的宫颈癌都是HPV-16和HPV-18病毒感染所引起,剩余的30%由其他HPV类型引起。2008 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现HPV病毒与宫颈癌因果关系的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他首先发现了HPV病毒导致宫颈癌,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证明HPV 病毒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这一重大发现是日后HPV疫苗研发的根本依据。迄今为止,宫颈癌是唯一被被确认了致病原因的癌症。
第四,宫颈癌是臭名昭著的女性杀手。造成全球女性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癌症是乳腺癌、直结肠癌和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至死率排在第二,占女性癌症病例中的1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在20014年一共有约52.9万例宫颈癌新患病例,274,000名患者死亡,超过85%的死亡病例都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即在发展中国家每分钟大约有一个女性死于宫颈癌。而且由于统计仅限于医疗体制完善、记录详尽的国家,所以这个数字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在中国,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披露的部分《20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中国每年约有15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3,近8万妇女因此死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年收治宫颈癌一千多例,等于澳大利亚全年的病例。
全球宫颈癌发病率发布情况/图片来源:搜狐母婴
第五,女性的每一次性行为有可能都伴随着患上宫颈癌的小概率风险。所有有性行为的女性都存在HPV感染的风险,初次性行为年龄越小,性伴侣个数越多,性行为越活跃,生育过的孩子个数越多,口服避孕药历史越长,吸烟饮酒等降低免疫力的行为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根据研究显示,性生活较活跃的女性有50%会获得一种以上的HPV,其中大约10%的人才会演变成子宫颈癌。再考虑到安全套可以降低70%的感染风险,我们由此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保守的推算: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在无法保证一个稳定的性伴侣、性伴侣未肉体出轨、以及性伴侣未携带HPV病毒的情况下,每一次使用安全套性交患上宫颈癌的概率可能高达1.5%(=50%*30%*10%)。换言之,每一次性交都有可能变成一次女性用自己身体作为赌注,胜出率为98.5%的生死赌博。虽然患上宫颈癌还是小概率事件,然而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这是惊悚的黑天鹅事件。
看到这里,如果你已经意识到HPV病毒的严重性,并且开始担忧自己或性伴侣患上HPV病毒的风险,那么接下来你将会了解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针对HPV病毒的疫苗在2006年已经问世,坏消息则是,关于这个疫苗的质疑和谣言也不少。
女性救星的诞生:从医学角度来看,HPV疫苗是否安全?
针对致癌的高危型HPV病毒,目前在市面上有两种疫苗能高效预防高危HPV病毒的感染——
美国默沙东(Merck)研制的加卫苗(Gardasil),20014年首次上市,针对HPV-6,11,16和18四种高危病毒。2014年上市九价加卫苗,新增五种新的HPV病毒,包括HPV-31、33、45、52和58。
英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研制的卉妍康疫苗(Cervarix),针对HPV-16和18两种高危病毒。
HPV疫苗自20014年上市,到2020年底全球共分销已超过2亿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HPV疫苗成为国家免疫疫苗计划的一部分,到2014年全球一共有58个国家推行政府主导的HPV疫苗免疫计划,主要注射人群是9-13岁的女孩(疫苗对于未有性行为的女性最为有效)。中国大陆预计2017年上市。
当我们在谈论疫苗时,其实是在谈论疫苗的两大属性:一是有效性——疫苗是否能显著降低患上对应疾病的风险,即HPV疫苗能预防宫颈癌吗?二是安全性——疫苗是否会显著提高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即HPV疫苗会带来不良副作用吗?本文不对HPV疫苗的有效性展开讨论,只围绕安全性进行深入的解剖。这主要是因为疫苗上市时间还不到十年,而HPV病毒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十年,因此能直接证明HPV疫苗能预防宫颈癌的长期数据不足;相反,关于安全性的医学研究、新闻报导、争议质疑却非常多,是一个疑云重重的集合体。
从医学研究的角度,如何评价疫苗是否安全?在疫苗研制阶段,制造商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得出安全性数据;在疫苗申请上市审批阶段,国家负责公共卫生健康、药物检测等相关事务的部门要在本国进行临床试验,得出符合标准的安全性数据;疫苗上市后,相关部门和医疗系统收集不良反应的报告,例如美国就有两个这样的系统——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和疫苗安全数据库(VaccineSafety Datalink)。
这里需要正确理解“不良反应”的概念。当女孩在接种HPV疫苗后发生了不良反应,这些病例需要上报、分析和警惕,然而在医学上并不能马上判断疫苗和这些不良反应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确认病因。疫苗安全全球顾问委员会(Glob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Vaccine Safety)是世卫组织设立的独立权威机构,为全球范围的疫苗安全提供科学的建议和评估。这里会持续评估HPV疫苗的安全性,迄今为止共有6份相关报告。这些报告提到的不良反应包括:
1.注射部位的短期不适:包括疼痛、肿胀、红肿、发烧、头晕、恶心,会自动消除。
2.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甲状腺方面的包括格雷夫斯病、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他类型的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肠胃道方面的包括腹腔疾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等;肌骨方面的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白塞氏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血液方面的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方面的包括结节性红、局限性硬皮病、银屑病、白癜风等;多发性免疫疾病。
3.神经系统和血栓栓塞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感觉障碍甚至是瘫痪。
4. 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一种慢性的肢体疼痛症,一般是出现在损伤之后,很难判断症状是何时出现。关于此病的报告在日本尤其集中。
5.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指随着体位的变化(如从横躺变为站立),会异常心跳加速;该症的病因很难查明。
针对这些被识别的疑似不良反应,有大量的医学研究证明它们与HPV的疫苗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些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照实验组法,从宏观上、基于大规模的样本,对比接种疫苗的群体和未接种疫苗的控制群体的不良反应发病率。
该类型的研究中,样本规模越大,得出的结论越有信服力。2014年,有一项大规模的群体研究,研究对象是约300万的10-17岁的丹麦、瑞典女孩,接种人群约为23万,未接种人群约为240万。研究识别了29种免疫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结果发现所有不良反应的接种群体发病率都低于0.1%,且全都未显著高于基线发生率。
几乎所有研究结果都表明,针对上面所列举的各种不良反应,接种人群的发病率均未显著高于基线发生率,即未能证明HPV疫苗与这些不良反应有因果关系。通俗地来讲,无论接不接种疫苗,人群中患上不良反应的比率是相近的,造成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样的,只是这些症状刚好发生在接种疫苗之后。
然而目前只有一个例外,2020年一项针对法国13-16岁、于20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种疫苗女孩的研究表明,约84万接种者中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率为0.01%(每10,000万人会有一人患病),显著高于140万未接种者的发病率(接近0%)。疫苗安全全球顾问委员会在2020年12月的报告中特意评论道,这是首次发现疫苗会提高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风险,以前较小规模的研究并未发现,需要以后有更多规模相当或更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而且加了一句:
其中的风险如果真的存在,也是非常地小,需要在HPV疫苗所能带来的长期预防癌症的成效之中来考虑。
简而言之,目前医学研究结果都表明,HPV疫苗整体上是安全的,也许会出现不严重、短暂的副作用,严重不良事件(如残疾、重病、死亡)为极小概率事件,并且在统计上未证实HPV疫苗和这些不良事件存在因果关系。
从疑似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一场关于女性杀手与女性救星的争论
尽管在医学研究的角度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来否定HPV疫苗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然而当你在网上进一步搜寻“HPV疫苗不良反应”相关的关键词时,会发现科学的结果并未被大众完全接受。在HPV疫苗安全性的这个热点上,有着泾渭分明的两派——科学家们援引研究数据破除顾虑,而新闻报道从受害者的角度来怀疑其中的因果关系。
在现实中,越来越多不良事件出现,患者和家属结成联盟,开始了抵制HPV疫苗的运动。例如,SaneVax是一个全球反HPV疫苗的网站,收集了非常多出现疑似不良反应的疫苗接种者个案故事。这些个案故事的真实性无法一一验证,也无法确切证明HPV疫苗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关于HPV疫苗的安全性的疑虑已经在全球范围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