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年失独人数都在增加。尤其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失去孩子,承受着精神与经济的双重负担。”社会学专家表示。失独家庭的父母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在年龄以50岁至60岁居多,且不具备再生育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悲痛,都可以呐喊。感觉这辈子没啥意义了,做什么事情都没动力。”自痛失独子的那一刻起,悲伤就一直伴随着家住福建老林夫妻。他们无数次看着儿子遗照失神,一次次凝望,也曾一次次设想,了结余生。“儿子房间的一切摆设都照旧,或许为了念想吧!”
老林只是众多失独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孩子是家里的希望,失独,成为这些家庭挥之不去的痛。
记者采访发现,在失独的家庭中,一半以上的父母大都想过轻生。某市计生协会此前的一项统计显示,失独父母人数达687人,失独后再生育的有24户,失独领养子女的仅18户。失独家庭呈现老龄化情况,单方满49周岁的有178户,单方满60周岁的有71户。
“这说明了失独家庭融入社会的意愿不大,他们宁愿选择自我封闭。”相关人士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袁伟霞的一份调查显示,失独家庭里的父母中,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患重大疾病的有15%。另外,心理问题严重。他们会长期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他们中60%以上的人还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一半以上曾有过自杀倾向。
业内人士指出,来自于精神、经济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也让不少失独老人陷入困境。
心理脆弱背后是 “ 老无所依 ”
当年近70岁的失独老人伍大姐收到住院医疗补充险保单时,十分高兴。她说,夫妻俩体弱多病,两人退休金少,生活压力很大。“政府有关部门给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
尽管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给予这些失独家庭经济关怀,但失独引发的连锁反应仅靠物质是弥补不了的,他们最大的痛苦是老无所依的困境以及精神上的孤独。
作家杨晓升在《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一书中写道:“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众多高龄孕妇补生孩子的执着,因为只有重新获得孩子,才能修补她们心灵深处的创痛;也只有重新获得孩子,才能使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将生活的信心重新拾起。”
“再生一个孩子”也许是失独家庭走出阴霾最有效的捷径。但研究表明,女性超过35周岁怀孕,属于高龄产妇,随着年龄的增高,卵巢功能逐渐趋向衰退,卵子中染色体畸变的机会增多,容易造成流产、死产或畸胎。而在45岁以上的产妇中,先天愚型儿的发病率高达1/40。
试管婴儿 或许成为失独家庭最后的希望
“以前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政策放松能再生一个女儿,没想到还没等来二胎政策,却迎来了一场意外,那场车祸让我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2017年7月8日,家住福州的王阿姨遭遇了人生之中最大的打击,一场车祸夺走了她23岁儿子的生命,一年以来,王阿姨一直以泪洗面,为了能够“拯救”自己失独的命运,王阿姨打算再要一个孩子,但是经过医院的反复检查确认后,她再次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由于自己的年龄问题,卵细胞已经无法达到成功受孕的标准。
当绝望的她得知有一种名叫“试管婴儿”的技术时,在经过反复思考后,第三方志愿者助孕出现在她的脑海里,最终王阿姨选择了来到澳门坤和助孕中心,2017年,50岁的李阿姨倾尽所有终于怀孕,再次为生活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