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采访过的失独父母大都在50岁上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自身年龄偏大,再生育机会渺茫;越逢亲人团聚的节假日越伤感,只好躲亲避友;年老体衰,卧榻之侧没有子女照料……
1999年3月8日,这是58岁的李铭兰痛不欲生的一天。这天,还在上大学的儿子因为突发性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14年过去了,记者见到李铭兰时,从她脸上已看不出愁容,聊天时说到开心处,还会放声大笑。然而,回忆起儿子的点点滴滴,泪水又禁不住流下来。她说,现在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药。
“儿子刚走那阵,我像疯了一样,感觉他没死,只是出远门了。他房间的电脑和书柜我一直保留原样,每天我会做一大桌菜,不停地给他的BP机留言,喊他回来吃饭。有时间就去商场给他买衣服。”李铭兰说,一共给孩子买了三个衣柜的衣服,如今还放在家里。
采访中,很多失独父母告诉记者,他们是“两面人”,人前格外坚强;回家后,合上眼却默默在哭泣。他们自称精神上残疾了,余生已难治愈。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日子恰是他们最难挨的时光。
武汉一色织布厂退休职工刘绍敏和丈夫住在一栋破旧的居民楼中,周边正在大规模拆迁,堆满了建筑和生活垃圾。刘绍敏的家面积不足10平方米,卧室由厨房改造而成,阴暗潮湿。因房子漏雨,墙面斑驳陆离。由于刚下过雨,屋里多处还在滴水。室内家具只有床、书柜和电视机是自家的,其余都是亲戚朋友淘汰的。
5年前,他们唯一的儿子马聪五患骨癌去世。
刘绍敏的丈夫马奇文是武汉市牙刷集团有限公司下岗职工,一直靠打工维持生计,儿子的死让马奇文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加上原有的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他每天都得服药。
刘绍敏说,年轻时她曾经怀孕四次,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全都引产了。如今,吃药看病已经成了老两口的家常便饭。面对着将来“做手术都不知道找谁来签字”的晚景,两人不免悲伤。
全国政协委员袁伟霞一直关注失独群体,她曾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有关提案。据她的调查统计,失独父母中约90%的人年龄在50岁上下。他们中,50%的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癌症、瘫痪等重大疾病的有15%;他们中60%以上的人还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一半以上曾有过自杀倾向……因为家庭发生重大变故,50%的失独家庭经济困难,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20%的失独家庭靠低保生活。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15至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约7万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独现象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