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被一部分年轻又新潮的中国夫妇选择,它就是“自愿不育”。这种国外称作“丁克”(英文缩写DINK的译音,特指双收入、无小孩的夫妻)的潮流,否定了古往今来中国人公认的丈夫、妻子、孩子组成最标准的家庭结构,而对生育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据调查,“丁克”家庭在80年代之后才在中国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及家庭社会地位都远远高于一般居民。
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有效的发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部分自愿不育者的共识。
“丁克”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摈弃了中国人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作牺牲的传统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乐。
为了使生活过得更轻松;实现自我价值;对国家人口问题的忧虑是产生中国“丁克”夫妇的三大主要原因。
在中国,对“丁克”现象研究最早也最具权威性的当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女研究员李银河。 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社会学博士的李银河,是1989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所作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博士后时,开始关注“丁克”的。李银河认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有大批人群自愿不生育,并且呈愈来愈多的趋势。而在中国,五分之四的人口生活在农业社会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行为规范又是特别地强大、整齐划一,人们无形中沿袭了几千年来传宗接代的思想,从未意识到要选择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一些都市化、工业化地区,个人的选择空间多了,出现了一批与中国传统观念相距甚远的自愿不育者人群。他们以个人现世生活的幸福快乐为重,珍视夫妻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现代意识。
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的根本差异在于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所持的态度。传统观念轻视自我,以某种责任(如繁衍后代)为生活的基本目的;而现代观念却重视自我,时时关注自我的实现,强调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