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某市法院审理的家庭婚姻类案件逐年攀升:2011年1435件,2014年1460件,2014年1766件,离婚案占比最大。每年春节前后,诉请离婚都会呈现一个“小高峰”。随着年轻人闪婚闪离、老年人离婚等现象渐成普遍,这两年的离婚潮中又出现一些新趋势,再婚家庭离婚率攀高引人深思。
前任剪不断 现任理还乱
虽然选择再婚,但很多再婚者并没有真正做好心理准备。大部分情况下,因为孩子、财产或者其他原因形成的亲情关系,会成为再婚家庭婚姻倒塌的催化剂。一段婚姻的结束,在当事人心中都会留下一个是非对错的判断。人都是被道德牵制的,与原配离婚后,过错方往往心存愧疚,对孩子、原配依然关心,一些过错方甚至不定期为前任负担生活开销。即使开始了一段新生活,重新组成了新家庭,过错方依然会时不时地想起前任。但世界上没有永远激情的爱情,再婚的新鲜感觉一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又会回来。过错方会发现再婚后的生活原来和从前差不多,依然需要赡养老人,依然需要抚养子女,不同的是结婚证书上换了一个名字。法官介绍,上述的情况十分普遍,在一些再婚家庭中,双方都背叛了各自的家庭,毅然离婚选择和心爱的他(她)走到一起。再婚后,双方又依然和各自的前任保持联系,与此同时觉得自己为了这段婚姻抛弃家庭,牺牲很大,应该得到加倍的疼爱。这种过高的期待很容易引起互相猜疑,最终把再婚家庭推向瓦解。
还有一些人选择再婚,并不是因为上一段婚姻中谁对谁错,而是觉得和前任性格不合或话不投机,他们急切想要寻找和自己有着共同语言的对象。这部分人大都觉得自己的婚姻受传统婚俗的毒害,在没有恋爱基础的情况下就听着媒人或父母的安排步入婚姻,如今是时候突出围城,寻找真爱了。审判实践中,拥有这类想法的男子较多,他们找到了自己所谓的真爱后再婚,但婚姻很快就走向灭亡。法官介绍,重新组建家庭后,原有的家庭角色和责任事实上并没有卸载,反而增多了一个家庭角色和一份责任。再婚家庭的关系错综复杂,双方的父母或孩子,亲戚或朋友,全都杂糅在一起,一旦有了矛盾,处理起来较为复杂。这就好比一团凌乱的绳子,理不出头绪。但遗憾的是,许多再婚人员对婚姻家庭认识过于肤浅,以为自己一朝再婚,便可幸福一生,却忘了第一次结婚时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半路夫妻”需要理解与关怀
再婚家庭,人们常常称之为“半路夫妻”。很多再婚家庭的成员饱受上一段婚姻的折磨,最终选择一段新的开始。虽然很多人在重组家庭时都有心理准备:忘记上任伴侣、不计较新伴侣的以往、对待对方的子女要视如己出等等,可事实上,大多数再婚家庭中的男女最后都会感觉茫然、困惑、满腹委屈,心力交瘁。对此,法官建议关注、关怀再婚人群,莫让再婚人士陷入一而再、再而三的离婚漩涡。
要加强舆论导向,引起社会对再婚家庭的关注。在妇联、在街道、居委会开设心理帮扶服务项目,关心、帮助有危机存在的再婚家庭,让一部分生活有困难、思想有包袱的对象有一个倾述的地方。社会大众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再婚家庭,而不是带着“看戏”的心理,把再婚家庭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要加强《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初婚对象对步入婚姻后的角色转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减少初婚家庭的离婚率,再婚对象减少,再婚家庭的离婚率自然下降;要引导再婚人群自我剖析。经历了第一次婚姻解体,再婚人群的心灵创伤不可能完全抚平,匆忙进入新家庭,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传统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压力,产生心理障碍在所难免。尤其是再婚的女性,必定要先调整心态,从前一次失败婚姻的阴影中走出来,待人看事要实际一些,不能太理想化,一味地只是希望从再婚家庭中得到爱和关怀以及更多资源,只能和理想化的婚姻生活背道而驰;要加强建设各方调解队伍,及时化解婚姻矛盾。许多离婚,都是因小事而起,夫妻双方谁都不肯退让,最终酿成散伙局面。社区、街道、民政、法院等机构都应该注重调解队伍建设,尽力把婚姻矛盾化解在苗头。
婚姻是人生大事,而经营婚姻却是一门艺术。两个人如果走到了一起,就要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多一点沟通,就会免去很多争吵;各退让一步,危机就会过去。再婚家庭,是两颗受伤的心灵在一起,更需要互相呵护,才能营造美好的婚姻生活。再婚家庭诚然复杂,但不论婚姻历经多少坎坷,隐藏无数危机,只有真心对待彼此,用心经营生活,真诚宽容地面对一切,未来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