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一个人的健康程度,能够检测出人体内各种隐藏的疾病,更是能够检测出一个人的个性等方面。于是就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基因检测这个东西,既然基因检测这么的神奇,我们应该做基因检测吗?
现在市场上的基因检测服务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肥胖以及智力相关的基因检测,与健康相关,是很多人所关心的。
第二类:癌症基因检测以及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可用于靶向药物的研发、指导个体化用药和预测患癌风险等;
第三类: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针对孕妇腹中的胎儿,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的游离 DNA 来筛查唐氏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
需要做基因检测的人群有
一、患有长期或慢性疾病的人,如:80%的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或者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有研究表明,55%的胃癌患者的胃部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因此长期患胃病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群体;
二、长期暴露在高污染环境中或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个人在不同疾病特别是某种类型癌症上的发病倾向。
三、具有癌症或多基因遗传病家族史的人,这类人群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自己是否携带有遗传疾病尤其是导致各种类型癌症的基因。确诊患有遗传性肿瘤的人,也可通过基因检测获得更适合病人病情的化疗和放疗治疗方案;
基因检测能够带来改变吗
基因检测解析了一个人 DNA 中的 A、T、C、G 信息,能告诉我们是否携带有危险基因突变,患病风险如何,但却回避了一个问题:如果知道了自己有较高患病风险,人们是否会改变现有生活方式呢?最近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BMJ)上的来自剑桥大学的系统性回顾分析表明,那些评估患病风险(例如心脏疾病或某些癌症)的基因检测并不能促使人们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负面的检测结果也不会使人们变得消极,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糟。所有结果都说明,基因检测对于个人行为不会造成任何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之后的14年中可能患糖尿病,是一种长期威胁,而不是一种直接的威胁(例如在鳄鱼出没的水中游泳可能致死),后者更容易改变人的行为”。另一方面,要被改变的行为往往是习惯性的(例如喝咖啡时吃饼干),而且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美味便宜的饼干和咖啡随时供应),这些习惯很容易形成。虽然基因检测结果能提供一些有利信息,帮助划分风险等级,使高危人群能够利用筛查、药物或手术等方式预防健康的恶化,但对于一般人群的指导效应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基因检测还是非常的吸引人的,基因检测技术更是人类医疗科学上面的进步,而且基因检测的成本越来越低,从以前的几万几十万到现在的几千元,基因检测越来越大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