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中国小康网讯】 7月3-5日,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促进生物产业新发展,培育生物经济新动能”为主题,业界大咖为期三天进行深入探讨,共谋生物产业未来发展大计。
基因检测技术学术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据悉,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是在国家发改委和十余家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生物领域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十多家国家级学会、协会,联合广东人民省政府共同主办,是我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品牌盛会。据悉,本届生物产业大会,通过开幕式、高层论坛,主题分论坛,展览及配套活动,为生物领域专业人士、媒体朋友、社会大众带来一场生物产业“精神与物质”齐丰收的盛会。
专家论道 探索基因检测与精准医疗产业化发展
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贺林院士、美国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林海帆教授、全国卫生产业协会王培昌主任等多位生命科学基因检测领域著名专家分享国际前沿的基因检测技术资讯,共同探索基因检测与精准医疗产业化发展趋势与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贺林介绍,我国出生缺陷种类繁多,仅遗传性的出生缺陷超过10000种,近期基因检测方法更多运用于出生缺陷儿的防治,包括植入前诊断、产前诊断及产后诊断。目前我国已经采用WHO制定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但使用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面对出生缺陷造成的社会资源严重消耗和巨大精神压力,需要展开重大科研项目多方寻找出路。
会上谈到中国体外检测应用发展迅速,取样方便迅速,以前是通过血液、粪便检测,现在可以通过唾液分泌物等检测。对普通大众来说,检测项目也更全面更丰富了,以前发现不了的遗传病,现在可以提前预测出来。
美国耶鲁大学尤金·希金斯讲席终身教授、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内务长、常务董事林海帆表示,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结合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和医疗模式,让精准医学和基因检测等走进平民百姓仍然任重道远。首先是科研上已经成熟的技术要尽快推广,推广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介入,因为科学家擅长的是科研,而推广需要花费大量科研外的时间;其次就是降低成本;还有就是社会性的行为,有这样的技术,大家都用不起也不行,要在老百姓能承担的范围内,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是社会性的挑战。
此外,论坛上多个专家也纷纷从多方面领域对“基因检测助力精准医疗产业化”做了深入阐述。美国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林海帆分享了《干细胞、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前沿研究,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培昌讲述了《阿尔兹海默病生物标志物及临床应用》;中山大学教授邹鸿志则带来了《大肠癌筛查新技术》等等。